东方财富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

网络安全防范专题宣传(三) 金融网络诈骗防范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人们已渐渐习惯并越来越离不开各类网上消费/网络金融产品。但是,由于互联网固有的隐蔽性特点:在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场景下,不再需要业务人员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不法分子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社会工程学等手段便可以完成年龄,性别,岗位等身份伪装,实施金融网络诈骗活动。

  作为投资者,我们的资金已经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网络诈骗套路:钓鱼网络、短信欺诈、精心编造各种网络骗局等等,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财产及个人信息,从源头上杜绝诈骗案件的发生,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意识,谨防金融网络诈骗陷阱。

  一、金融网络诈骗案例

  案例一:小王在某论坛看到有人发布招募网络兼职刷单的信息,声称“疫情之下,足不出户,在家刷刷手机就能赚钱”。待业在家的小王添加了发布者的QQ,并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某款移动APP。对方让小王先熟悉下流程,刷几笔小额的单,并快速返还本金及佣金,很快赢得了小王的信任。接着对方便使用预先设计好的话术欺骗小王,让他完成后续任务以获得更高的佣金,即限时连续完成多笔大额的刷单任务后返还本金及佣金。小王没来得及多考虑,便按要求刷完任务,这时诈骗者却以系统延迟、转账未成功、账户锁定等理由,要求小王继续汇款转账到指定银行账户作为保证金才可以提现。小王猛地清醒过来,意识到可能经历了金融网络诈骗,再三催促对方返款,但很快就被对方拉黑。

  案例二:市民唐先生因拍中车牌需要资金周转,正当他羞于向亲戚开口借钱时,突然收到一条短信链接,称其可以在“XX易货”平台上进行贷款。唐先生想也没多少钱,就不麻烦家里人了,于是在咨询了平台“客服”之后,他便点开链接并下载了该款金融APP,并按照提示提供了真实的个人信息,进行了注册并完成了实名认证,系统显示其可以低息贷得5万元。但是,当唐先生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准备提现贷款金额时,系统却提示其银行卡存在风险,账号已锁定。联系平台“客服”,得知需要缴纳10%的解冻金到一个“安全账户”,才能继续后续操作。可是当唐先生打款5千元后,却仍无法完成提现。直到此时,唐先生才恍然大悟,自己上当了。

  、如何进行安全防范

  对于诈骗者来说,网络诈骗的套路不仅会被他们反复利用,而且还会被他们改编出各种演绎版本。应对不断变化的各种套路,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安全防范意识,不可有任何松懈,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所有涉及资金的平台均设置复杂的登录及交易密码;

  ·在使用聊天工具或社交平台时,注意与陌生人保持适当距离,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年收入、财产状况等个人金融信息;

  ·切记任何声称需要将你的资金转移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备案/资质审查等说辞的,都是骗子;

  ·提供个人身份证、户口等复印件办理业务时,在复印件上注明用途和日期,例如:“仅供办理XX业务使用”;

  ·含个人信息的快递单、信用卡对账单及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等应撕碎或用碎纸机销毁,不要随意丢弃;

  ·不要轻易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含敏感个人信息的照片,或随意暴露个人定位信息;

  ·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转借他人使用,应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并保管好个人的账户、密码等信息;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消息,在未核实对方身份前,切勿着急进行转账等操作;

  ·不要轻易相信你不了解的法律政策,必要时,应咨询专业人员或查询政府机关等网站核实真伪;

  ·不要在任何不明网页、公众号等渠道填写个人身份证或银行卡信息;

  最后,提醒广大投资者,千万不要以为金融网络诈骗离我们很遥远,它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诈骗者正不断绞尽脑汁,炮制出各式各样新型诈骗套路,虎视眈眈盯着我们的钱袋子,等我们上钩。因此,我们对于任何一笔看似过于“划算”的交易都要保持三思而后动,坚信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并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才可能有效抵御金融网络诈骗,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