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

防非小妙招-防“非法基金推介”

  基金推介领域的非法行为主要包括:一是募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推介私募基金时,公开推介或者变相公开推介、推介材料虚假记载、承诺保本收益、夸大或者片面推介、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等行为;二是“伪私募”“伪基金” 的推介宣传行为。

  一、典型案例解读

  H公司是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014年底, H公司设立了h基金,并请保险公司销售团队进行代销。保险销售团队主要针对购买了保险理财产品的客户,向其宣传推介h基金,宣称是保险公司为回馈老客户特别推出的正规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9%,并有正规银行托管。部分投资者相信了上述宣传,于是签订了基金合同,约定投资金额5万至150万不等,投资期限为1年;2017年,部分投资者发现基金到期无法兑付,且 H公司已经人去楼空。随后,监管部门核查,发现H公司仅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了h基金1只产品,投资者数量为3名,认缴金额1 亿元,实缴金额0元。该基金实际于2014年底至2016年底共发行 4期,涉及投资者700多人,其中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金额都不超过100万元,托管银行信息也不属实。目前,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二、防“非法基金推介”小妙招请牢记“三看”、“三不”

  一看人

  通过基金业协会网站查询,了解高管人员职业背景、学历情况、从业经历等,不轻信“有关系”“有资源”。

  二看产品

  要自觉抵制“保本保收益”“高收益无风险”“快速致富”等噱头。

  三看合同

  关注是否明确提示投资风险、投资范围或投资标的,核实相关条款与宣传推介内容是否一致。

  四是量力而行“不贪小利”

  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五是文件签署“不走过场”

  认真审阅合同条款、风险揭示书、合格投资者承诺书、风险测评调查问卷等。

  六是投资前后“不做甩手掌柜”

  投资前充分了解所投产品,知道买的是谁的产品,与谁签约,由谁管理,资金划到何处,具体投向何方。投资后发现管理基金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及时向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