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

彼得·林奇的投资前“三问”

  彼得·林奇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的前基金经理,在他的管理下,麦哲伦基金从1800万美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成长为12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基金,13年的时间里基金收益高达29%年复利。

  彼得·林奇称,在入市前,投资者先要自我测试。这也可以理解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进入股市炒股。虽然,中国股市还是新兴市场,离成熟市场还有不小距离,但美国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经验之谈仍值得借鉴。

  “很显然,股票投资已经成为值得一试身手的赌博,前提是你要懂得如何正确地来玩这种游戏。”彼得·林奇在其所著的书中就提出,“投资者到离自己最近的镜子那儿好好照一照自己,在认识清楚自身的实际状况之前,研究公司的财务指标是毫无意义的。开始投资任何股票之前,投资者都应该首先问自己以下3个个人问题:(1)我有一套房子吗?(2)我未来需要用钱吗?(3)我具备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吗?投资于股票是好是坏,更多的是取决于投资者对于以上这3个问题如何回答,这要比投资者在《华尔街日报》上读到的任何信息都更加重要。”

  我有一套房子吗

  彼得·林奇说,在你确实打算要进行任何股票投资之前,应该首先考虑购买一套房子,毕竟买房子是一项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做得相当不错的投资。虽然也存在例外的情况,例如,房子修建在污水沟上,或者位于房价大幅跳水的高级地段,这些都会导致房价大跌,但在99%的情况下购买一套房子是能够赚钱的。

  数以百万的业余房地产投资者在购买自己居住的房屋上的投资都非常精明。尽管有时一些家庭因为不得不尽快搬家而被迫以亏本的价格将房子卖出,但很少有人会在一次又一次的住房买卖中连续亏钱,而在股票市场上一次又一次的股票买卖中连续赔钱却屡见不鲜。很少有人因为购买一套房子而赔个精光。

  房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买卖房屋,你只要先支付20%或更少的首期房款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屋,这样利用财务杠杆给你增添了很大的经济实力。而用保证金购买股票的投资者却经常会碰到被迫卖出部分股票以补充保证金的情况,这是购买房屋的另外一个非常大的好处。

  由于可以贷款买房,如果你只需首付20%的房款购买一套价值10万美元的房子,并且房子一年增值5%,那么你这一年就可以获得5000美元的投资回报,按照你的首付款2万美元计算的投资收益率相当于25%。

  购买一套房子可以一举多得:地方政府房地产税可以用来抵扣联邦税,相当于获得了一份红利。房屋本身可以抵御通货膨胀,房地产在经济萧条时期是资产保值的最佳避风港,更不用说房屋每天为你遮风挡雨带来的舒服享受。最后,如果你决定将房子卖出,你可以用你获得的收入再购买一套更好的房子,这样就可以避免为你上一次获得的房屋投资利润交税。

  房地产跟股票一样,长期持有一段时间的赚钱可能性最大。在房屋方面你之所以是一位优秀的投资者,是因为你懂得怎样从顶楼到地下室上上下下查看一套房子的质量好坏,并且你还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

  “难怪人们能够在房地产市场上赚钱却在股票市场上赔钱,他们选房子时往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而选择股票时却只花几分钟的时间。事实上,他们在选择一个好微波炉时花的时间也比选择一只好股票的时间多得多。”林奇说。

  我未来需要用钱吗

  “我未来需要用钱吗?”这是彼得·林奇要问的第二个问题。在你买股票之前重新检查一下家里的财政预算情况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如果你在两三年之内不得不为孩子支付大学学费,那么就不应该把这笔钱用来投资股票。也许你是一位寡妇,你的儿子现在正在上高二,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但是却没有申请到奖学金。作为一位寡妇你几乎无力承担这笔学费,所以你很想投资一些安全稳健的蓝筹股来多赚一些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寡妇即使是购买蓝筹股也太过于危险而不应考虑。

  如果没有太多意外情况的话,股票未来10~20年的走势相对来说是可以预测的,至于未来两三年内股票的价格是涨还是跌,对于这个问题的预测的准确概率可能会与你掷硬币猜正反面的准确概率差不多。蓝筹股可能也会在3年甚至5年里一直下跌或者一动也不动,因此如果碰上市场突然大跌时,这位寡妇的宝贝儿子就没钱上哈佛而只能去上夜校了。

  彼得·林奇警告说,可能你是一位需要靠固定收入来维持生活的老人,或者是一个不想工作只想依靠家庭遗产产生的固定收益来维持生活的年轻人,无论哪一种情况,你都最好还是远离股票市场。有很多种复杂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应该将个人财产的多大比例投入股票市场,不过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对于在华尔街进行股票投资和赌马都同样适用: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资金只能限于你能承受得起的损失数量,即使这笔损失真的发生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我具备成功所需的素质吗

  “我具备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吗?”这是所有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彼得·林奇认为,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应该包括:耐心、自立、常识、对于痛苦的忍耐力、心胸开阔、超然、坚持不懈、谦逊、灵活、愿意独立研究、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以及能够在市场普遍性恐慌之中不受影响保持冷静的能力。就智商而言,最优秀的投资者的智商既不属于智商最高的那3%,也不属于最差的10%,而是在两者之间。真正的天才由于过度沉醉于理论上的思考,结果他们的理论总是被股票实际走势所背叛,现实中的股票走势远远比他们想象出来的理论要简单得多。

  要想取得股票投资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人素质是要有能力在得到的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以及得到的信息不完全准确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

  华尔街的事情几乎从来不会十分明朗,或者说一旦事情明朗化时,再想要从中谋利已为时太晚。那种需要知道所有数据的科学思维方式在华尔街只会一再受挫。

  最后,至关重要的是你要能够抵抗得了你自己人性的弱点以及内心的直觉。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内心的一个秘密角落里都会隐藏着一种自信,觉得自己拥有一种预测股票价格、黄金价格或者利率的神奇能力,尽管事实上这种虚妄的自信早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被客观现实击得粉碎。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当大多数的投资者强烈地预感到股价将会上涨或者经济将要好转时,结果却往往是正好相反的情况出现了。

  调查表明,在1972年年底股市即将大跌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乐观,只有15%的投资顾问认为熊市即将来临。在1974年股市开始反弹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低落,65%的投资顾问都担心最糟糕的情况即将发生。1977年,在市场将要转为下跌之前,只有10%的人认为熊市将至。在1982年这次大牛市行情开始的时候,55%的投资顾问预测的是熊市行情,而就在1987年10月19日的大跌之前,80%的投资顾问却预测大牛市行情即将再次来临。

  人的本性让投资者们害怕股市里的计时器。这些粗心大意的投资者不断地在三种情绪之间变化:关注股市行情,洋洋自得,放弃手中的股票。在股市下跌后或者经济看来已经衰退的时候,这些股票投资者就会变得对股市关注起来,在这种下跌的行情中他们不能以低价购买好公司的股票。然后在他们以较高的价格购买股票之后就开始洋洋自得起来,因为他们的股票正在上涨。而这个时候他们更应该对公司的情况给予充分的关注,但是他们却没有这样做。最后,他们的股票不断下跌直到买价之下,他们决定放弃该股票并且慌慌张张地就把股票给卖掉了。

  一些人自诩为“长期投资者”,但是这种状况只能维持到下一次大跌前(或者是几乎没有赚到钱)。一旦股市大跌,他们很快就变成了短期投资者并且损失极大或者几乎不赚钱的情况下将股票全部抛出。在不断波动的股市中人们很容易惊慌失措。因为我曾经掌管过麦哲伦基金,这个基金在8次熊市时期,曾下跌过10%-35%,1987年8月这个基金上涨了40%,而到11月份又下跌了11%。经过这一番折腾,一年下来我们的收益只有1%,这几乎破了我不赔钱的记录--但愿总有这种好运。最近我看到一个报道说在普通年份里一只普通股的价格波动率为50%,如果这是真的(显然在这一个世纪中这种情况都是真的),那么目前任何一只卖价为50美元的股票在下一年中都有可能涨到60美元或者跌到40美元。换言之,这一年中的最高价(60美元)将比最低价(40美元)高50%,如果你是这样的投资者,即你忍不住在50美元的价格时将股票买进,在60美元的时候又买了一些(看,我说对了吧,这个傻瓜确实这样做了),然后在令人绝望的40美元将股票全部卖出(我想我错了,这个傻瓜又把股票给卖掉了),那么真的是没有什么投资方面的入门书籍可以帮你了。

  一些人把自己想象成反向投资者,认为当其他投资者都选择某只股票时,他们选择别的股票就可以赚钱,但是直到反向思维已经很流行以至于反向投资成了一个被大家接受的观点时,他们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反向投资者。真正的反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在大家都买热门股票时偏买冷门股票的投资者(例如:当别人都在买股票时,他却在卖股票)。真正的反向投资者会等待事态冷却下来以后再去买那些不被人所关注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厌烦的股票。

  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着去相信别人,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他们都在说些什么。只要公司的经营状况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你就要一只持有你手中的股票。

  如果你只是希望自己的净资产不断增加,你可以采纳J。保罗、格蒂(J.paul.Getty)对于成功的可靠建议:“早起,努力工作,然后飞黄腾达。”

  自己要清楚每次投资成功或者失败的具体,明确的原因,曹操的军事天份就在于每次战争失败以后都能找到导致失败的关键因素,而后哈哈大笑,如果你每次失败后都一头雾水,就说明你不适合在这里发展。

  *内容引自:中国证券业协会